石化企业LDAR项目运维管理实操策略
国内自2013年以来,“三大油”系统内部分步实施LDAR试点,拉开国内LDAR技术应用体系的序幕。以珠三角为例,在2013年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要求》(特指2013版),作为国内最早出台LDAR地方性要求/标准的省份,2013年10月开始广石化LDAR试点,随后中海壳牌及中海惠炼相继铺开装置试点乃至全厂装置LDAR体系建立,专家评估验收后,至2016年中旬LDAR体系基本顺利运行,整体推进进度及质量佳。
对于大多数石化企业而言,第三方专业公司为企业完成LDAR项目现场施工、搭建LDAR数据库管理平台、完成首轮检测与修复工作,奠定了企业LDAR项目运维管理基础。因此,后期运维管理中的现场管理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周期性检测实施、现场标识牌管理(若用原始挂牌法或者挂牌拍照结合法)、现场设备/组件的变更管理。此外,除现场管理外,LDAR平台数据库平台管理需始终贯穿于现场管理,因为数据的增加、减少等变更均需要在平台上同步更新,发挥平台数据库的大数据功能。
对于典型的炼化及石化厂,LDAR数据库管理平台包含厂中成千上万个组件的建档、检测、维修等相关基础信息,实质上是数据规模巨大的基础台账。比如,一个800万吨/年的炼油厂,其纳入LDAR体系的合规点数约为10-15万个(空冷丝堵另算),根据目前国内通用的地方标准或实施要求,检测点次约为10-30万(其实检测频率和组价类型、组件流经的物料状态有关,当然部分监管单位已经直接定义为一年一次或两次),假设平均泄漏率为2%,则每年维修信息为2000-6000条左右,也就是说这一个厂一年的LDAR基础数据累计量在30多万条。一般的,此类信息最少需要在保存3-5年以上,这么大的数据量,如何维护和管理就是一个大问题。因此,企业的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需要成立一个LDAR项目平台管理小组,对这些信息进行专业化维护管理。在LDAR项目完全建立后的维保期间,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
1)周期性检测任务分配,数据下载、上传,泄漏点提报给HSE部门;
2)设备/组件变更后合规密封点更改/更新;
3)数据库日常维护;
4)系统数据备份及风险保障。
当然,随着LDAR业务的行业拓展,一些其他行业的生产型企业,数据量会低于甚至远低于典型石化厂,但数据库管理平台的运维是简易操作,有定时更新的必要性。
LDAR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在项目建立、系统平台完全搭建后,生产企业的LDAR项目工作核心需围绕如何保证LDAR周期性检测能长期顺利开展。因此,工作重心需转为日常LDAR项目运行维保。将后期运维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现全厂密封点闭环管理,保证LDAR项目顺利运行,为企业持续VOCs减排夯实工作基础。
编后语
部分典型大型石化厂以企业内部生产或管理人员实施周期性检测工作,如某石化厂15万点,如当地监管要求 年度检测频次为2次,即年度检测需检30万点,以每人每台设备500点计算(满负荷8小时工作量),需要600个人工日,加之两轮修复及复测工作,保守预计某一年度内需700个人工日,是否需专门设置人员检测需慎重考虑,此外,内部自检数据的真实性有待商榷,数据不真实,LDAR实施的意义将停留在表面形象工程,无论是自检还是第三方检测。
真实,是第三方LDAR服务企业的生存之魂,粗犷的环保服务之心更多是借环保之名短暂套现,殃及行业,最终祸之于民。